师德之正义
学生座位也卖"人情"
今年考入某中学读高一的庞越(化名)身高1.65米,班主任把他排在了第9排,也就是最后一排。庞越的父亲对此颇有怨言。他说:因为没有实施轮换制,座位分配权就在老师手里,这样,出现了一些"人情座位",有钱有势的父母就往学校领导、班主任身上"砸钱"。在一个教室里听课,从视觉、听觉效果来说,总有一些"黄金座位"。一般来说,"黄金座位"是在中间的前排。
一名高一的学生发来邮件说:"按成绩排座位是非常不合理的一件事。以往班上每次考完试,就按考分从前到后排座位,我几乎每次因成绩优异都排在前面,可越是这样,每次考试的心理压力就更大,总想着不能多丢一分,不然就可能到后排去了。我记得有次考试失利后,座位忽然跌到了中间位置,那段日子,坐在那个座位上,感觉就是恨不得自己是透明的,惧怕任何一丝他人的目光。"(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10月3日)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权利。学生视域下的师德正义,就可以从座位的分配上体现出来。在学生心中,教师往往是正义的代表,对教师有非常美好的期待。教师的行为公正直接关涉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努力追求道德公正的心理基础。如果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能感受到应有的正义,那么学生将很难建立正义的信念。所以,座位分配虽然是小事,但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却是大事。将座位排序与成绩挂钩,将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在中间位置给予奖励,似乎是教师的应有权利,但是,其客观后果却导致了对成绩落后学生的人格歧视。座位安排应该在机会均等原则下,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分派,才符合道德正义。